随着国内自动化生产需求在近年来的加速释放和全球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促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大国的转型,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发展的核心设备和硬件基础,受到了国家的长期关注。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正在加速。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不仅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市场销量也在同步扩大,市场增速和发展趋势非常强劲。
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首要需求端口和应用市场,产品保有量远超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根据现有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将有超过34%的工业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届时国内市场销量和规模将分别达到15万台和62.3亿美元。
为了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支持。以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政府释放的政策红利鼓励和引导了一批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成长并走向成熟。同时,国内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增加和国外企业资本布局的加强,也相应地推动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从成熟的汽车、电子行业发展到医疗、食品、建筑等更多行业。未来,随着市场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工业机器人的延伸趋势有望继续加快,通过不断扩大的领域应用,市场规模将得到有效提升。
机器人核心部件成为重点。
然而,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形势良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在加快,企业的成长也在加快,但遗憾的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被国外先进企业“主宰”的尴尬局面。
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以伺服电机(Slave Motor)为主要组件的核心组件。事实上,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中国与国外巨头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公司占据。其中,日系品牌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垄断了中国的中小型OEM市场,而在大型伺服市场,欧洲品牌也占据了传统优势。
与此同时,在中国企业生存的低端市场,也正在受到台湾品牌的入侵,台湾品牌凭借其与日本品牌接近的性能和国产品牌低廉的价格,对中国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因此,中国要想摆脱高端产业的低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真正崛起,必须率先实现从核心部件Slave Motor的突破。
国产品牌借势迎接突破
一直以来,国内Slave Motor研发落后、品牌实力不足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起步晚、技术储备不足;创新能力弱,专利申请少;以牺牲产品利润为代价的恶性低价竞争;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低投入,新技术新产品无法更新。
但近年来,随着工业机器人的逐步发展,以及Slave Motor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大,上述问题开始出现转机。以技术专利开发、行业战略和政府政策的变化为主导,中国Slave Motor市场发展正借势迎来突破。
在行业策略上,高利润逐渐取代了低价竞争。近年来,各大企业在Slave Motor产品上一直保持着20%-40%左右的超高利润。此外,在政府政策方面,“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节能减排等。也使得工业机器人行业更加关注Slave Motor产品。
总而言之,趁着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强劲东风,国产伺服电机正在专利、营销、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随着三方面的逐渐成熟,未来有望从更多方面带动Slave Motor的崛起,带动国内企业奋起直追,强势赶超。